一堂语文优质课
武凤华 从2010年秋天开始执教,到现在两年有余,相比第一次登上讲台的紧张窘迫,现在的我面对学生时已经差不多可以从容不迫。但我的心里一直有一个声音告诉自己:你还很幼稚,需要提高的地方太多太多。是的,我的课本上圈圈画画的全是知识点,我已经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设计一个较为完整的课件,我还可以站在讲台上俯瞰学生滔滔不绝,侃侃而谈,但我仍旧不能自信地说自己对上好这堂课很有把握,我甚至不能保证自己明确这堂课应当教会学生什么。至于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语言的锤炼、教学方法的选择,有时也是迷茫的。以我之昏昏,怎能使学生昭昭呢?所以我需要听优质课,努力褪去自身的幼稚,学习更多的技巧、理念和方法。而听过之后发现自己比想象的还要幼稚。 这次的优质课教授内容几乎都是古诗文,乍看起来似乎比较难讲出新意,教学环节也似乎容易流于刻板。但我在听完李莉老师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之后竟有了耳目一新之感。她设计的整堂课重点突出、环节设计自然而且流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充分地进入了课堂的学习过程中,使他们表现出了极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古诗文少不了疏通语句,但老师的一言堂又容易使学生陷于被动乃至厌烦。于是李老师在寥寥数语的导入之后就设置了一个环节,让学生结合注释梳理自己认为的重要知识点,划出好句,并由一名学生写在黑板上,并向全班同学讲解,然后其他学生给予补充。这首词的难字难句有,但是并不多,让学生自己来整理,是很好的办法。接着老师引导大家概括这首词的上下阕的主要内容。接下来我原以为老师会带领大家理解上下阕的意象、探索作者的情感,因为通常情况下我就是这样做的。但李老师的设计让我惊奇不已:她请学生思考用什么样的方式诵读课文来表现作者的情感,6人一组展开讨论。这个环节所用时间大概有20分钟。这20分钟,作为听课老师,我们都表现得百无聊赖,但作为课堂上的学生,他们都异常兴奋而且非常投入。几乎每一组的学生都聚拢在一起讨论,七嘴八舌,郑重其事,甚至手舞足蹈,似乎身旁根本不存在200来个听课的老师。而李老师则穿行于各个小组之间,笑容可掬,时不时说上几句,好像给点建议,又从容地离开。离下课时间还有十几分钟时,各个小组开始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他们走上讲台,或齐读,或分别读,或加点动作表情,以不同的方式演绎着他们心中的《赤壁怀古》,以他们所认为的最好最恰当的方法抒发着苏轼吟诵“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时胸中的豪迈之情。我原本怀疑,学习这首词可以不需要老师讲解吗?看完、听完了学生的展示,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不言而喻,学生们在小组讨论读法、集体朗诵的过程中其实就已经自动地将这首词需要品读的语句反复琢磨了,老师无须多言。 这是一节令我赞叹的语文课,更让我跃跃欲试。我年轻而且幼稚,但也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实践这种方法,把自己从冗长的唠叨中解脱出来,甚至探索更多更好的方法让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化被动为主动,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这样的课堂学习过程中能够凭自身的灵性和集体的智慧,再兼以老师的适当点拨,把学习变成一个不断发现、不断生成的过程。我想,这应当也是学生的愿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