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亮

发布时间:2018-09-19  阅读量:

   

   2006-2012年 先后就读于济外初中部、高中部

   2012-2016年 就读于美国明尼苏达州Macalester College

   2016-2017年 在美国休斯顿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和北京峰瑞资本工作

   2017年开始  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在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博德研究所进行癌症基因组学研究和新药研发




    转眼间,离挥别圆顶楼和机场路6868号的日子已经过去了6年。还记得高一上学期结束的时候,班主任葛浩老师给我写的这样一句评语“你是班里最有潜力的学生,你将成为国际化的杰出人才!”这句话在美国6年求学生涯中一直激励着我。如今有机会能来到哈佛求学,在世界最顶尖的实验室肩负帮人类攻克癌症的使命,我非常庆幸在过去几年中最大化的实现了自己的潜力。


    结合过去几年的经历,我有两点感悟希望和学弟学妹们分享。


    第一点,是要勇于尝试,探索人生的可能性。在高中末尾申请赴美读本科的时候,我顶着巨大的压力放弃了香港大学法学院接近全奖的offer,选择了一个在国内没什么名气的美国文理学院,就是为了在大学期间体验一个不同的国家和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大学期间,我尝试过很多不同的专业方向:政治学、化学、应用数学,考虑过申请美国医学院、去新加坡私募基金工作……这些尝试让我最终发现了自己的热情和兴趣所在,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在读博士期间,我依然在持续自己的探索过程,并乐在其中。


    第二点,是要坦然接受失败。我在美国求学的生涯充满了坎坷:大一刚到美国时英语口语很差,因为交流障碍而没什么朋友,更让头疼的是因为语言问题而上课成绩也很糟糕;大二加入了一个研究癌症的实验室,冬天顶着零下30度的寒风,天天坐一小时公交车往返城市与乡村之间,非常辛苦。但因为创新思维不足,不出几个月却被实验室扫地出门;每年暑假都苦心申请美国各地知名大学研究机构的暑假科研项目,却总共得到了30封婉言谢绝的来信;申请博士前夕,我独立苦心经营一年的研究课题被其他课题组抢先发表成果……经历了这些波折、失败、甚至绝望,我一直没有放弃,我把这些当成成长的必修课,这些坚持最终让我变成了更好的自己。


    回想自己的成长历程,济外的6年给我带来了深远的积极影响。济外对英语教学和国际化视野的重视,让我可以适应美国本科高强度的全英文教育和美国文化。除此以外,在济外学生会社团部长的经历和创办社团的过程,给我探索课堂以外世界的机会,让我意识到探索自己人生道路的重要性,并开始较为聪明地积累各种条件。2019年是母校三十周年校庆,最后祝愿母校30岁生日快乐,希望母校可以越办越好,越来越融入国际化的大潮之中,愿更多学弟学妹也可以通过济外的培育成为全面发展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