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部《家长快线》第53期
劳动,不可忽视的教育!
尊敬的学生家长朋友:
程,是劳动构筑起通向梦想的坚实阶梯。人们用双手诠释劳动的价值和奋斗的意义,以劳动创造美好,用奋斗收获幸福。”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在最近几年被反复提及。大家知道吗,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曾对全国 2 万个小学生家庭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承担家务劳动的孩子比起不承担家务劳动的孩子,成绩好了 27 倍。哈佛大学的一项跟踪调查结果显示,20 年后,爱做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做家务的孩子差别很大,失业率是 1∶15 ,犯罪率是 1∶10 ,收入相差 20% 。而且,爱做家务的孩子离婚率低,心理健康。4月,《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公布,教育部要求 2019 年高考命题要充分体现德智体美劳。6月,高考“全国I卷”的语文作文题,要求考生围绕“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等内容,写一篇倡议“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演讲稿。这一信息表明,近年命题要求中消失的“劳”,又回来了,并且得到了高度重视。
在济外的校园内,“值周”已经成为我们学校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宿舍,同学们排出值日表,自觉履行义务。在劳动中,济外学子践行校园文明,展示青年一代的积极风貌。暑假到来,我们的家庭教育又该如何与劳动教育对接呢?这考验着家长们的教育格局与智慧!本期的《家长快线》我们选取了相关文章,但愿能对您有所帮助。
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中部
2019年6月
观点
不应被忽视的劳动教育
甘肃教师学苑
平凡孕育伟大,劳动创造价值,生活的美好,社会的进步,无不源于平凡艰辛的劳动。今天的我们,重拾劳动教育,发现劳动之美,弘扬劳动光荣精神,是大势所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靠双手实现梦想、用劳动创造价值,既是朴素辩证法,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然而,社会上一度对劳动的价值有所怀疑,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国民教育中,劳动课程设置率低,劳动教育形同虚设。尤为甚者,一些学校常将劳动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片面地将劳动与智力切割,将劳动与体力、脏活等挂钩,歧视体力劳动。加之学业负担重,学生在家里基本不参与家务劳动,家长也不主张孩子参与劳动锻炼。劳动教育缺失,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导致学生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也不珍惜劳动成果。据了解,全国青少年每天体力劳动时间极少,甚至很多已经成年的大学生不会洗衣做饭,“大学生邮寄脏衣服回家”一度引发舆论热议。
要知道,学生不光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也需要通过勤奋的劳动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劳动所能带给学生的不仅只是片刻的便捷,那将成为惠及其一生的良好习惯。
劳动教育的意义
1.劳动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劳动教育对于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当今演艺圈的天价片酬和阴阳合同、娱乐选秀节目批量造星、“流量小生”一夜暴富、网络红人靠打赏日进斗金,这些社会不良风气和乱象,如同雾霾一般无孔不入,侵蚀学生的心灵,扭曲其价值观念,助长好逸恶劳、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我们应当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尊重每一位劳动者,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让他们相信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创造性劳动才能破解;让他们自觉将日常生活与理想追求紧密结合,在劳动创造中实现远大理想和个人目标,树立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以劳动获取财富、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思想观念。
2.劳动教育与德育密不可分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和劳动成果,抵制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劳而获、奢侈浪费等不良习气的影响,在劳动中磨砺意志品质,这本身就是德育的重要内容。
3.劳动教育能促进智育
陶铸曾说过:“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课堂上学习的书本知识、理论知识,需要通过实践锻炼得以内化和升华;劳动还能直接为某些知识的学习、观念和情感的体悟提供真实情境。让学生把《锄禾》背得滚瓜乱熟,他们对诗歌思想内涵的认识,可能不如到田间地头干一小时农活来得深刻。
4.劳动与体育相辅相成
体育就是在劳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劳动不能代替体育锻炼,但是劳动可以促进人体消化吸收,使人体魄强健,为体育打好基础。有些农村学校或城乡接合部的学校,学生体育成绩和体质监测指标通常好于中心城区学校,和这些学生劳动锻炼较多有一定关系。
5.劳动涵养美育
劳动创造了世界,也创造了美。劳动美是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形成和表现出的美,是社会美的最基本的内容,它使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活动以及才能、智慧、品格、意志、情感等本质力量最直接、最集中地体现在生产劳动之中。苏霍姆林斯基说:“人在劳动中创造自己并理解劳动的美。”劳动教育可以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在“哈韩”“娘炮”等各种所谓时尚风潮中坚持自己独立的认识和选择。
劳育虽然在五育中“排行老五”,却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在当前更是亟待补齐的短板。那么这块短板怎么补?今天从劳动教育观念的“进化”来讨论。
劳动教育的四个进化
1.劳动教育理念的进化
以往我们对劳动教育的认识限于两端,高端层面强调“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创造世界等观点,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点,到学校落位中,往往大而笼统,难以接地气和具体落实;底端层面强调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情感、劳动知识、劳动技能等,实操时则往往把劳动教育混同于普通务工和劳作。更大的问题在中间层面,没有理论框架和实施体系,如什么样的劳动适合育人,哪些劳动适合哪个年龄阶段学生的发展,劳动怎样育人,劳动与教育怎样一体化设计,劳动教育如何指导,劳动教育成效如何评价等,研究和实践比较粗疏,甚至存在许多盲点和模糊概念。这样把劳动教育多限定在思想表现范畴,导致劳动教育虚化、弱化、软化、淡化。
劳动教育理念进化强调六个要素:一是劳动是人类文明起源主要手段,是身心发展的底层结构,没有劳动做基础,人的成长多是假成长,或根本不会发生;二是劳动是知识创造的源头,为所有学习活动提供底层逻辑,没有劳动做基础,单纯靠纸面的认知是浅层的,或者根本没有发生;三是劳动是知识建构的要件,没有劳动进行统合,学习情境不完备,知识建构不能发生;四是劳动技能是很多学习技能的母体,包括做家务、班务在内,没有一定质和量的劳动,形成不了有质量的劳动技能,也就形不成有质量的学习技能;五是劳动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基础,没有劳动就没有教育;六是劳动的育人功能是综合的,劳动教育既能够让学生获得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所以,劳动教育具有根和魂的作用,是实现整体育人和全人培养的必要条件。
2.劳动教育目标的进化
以往劳动教育的目标侧重于锻炼筋骨、培养思想品质和感情两方面,并多作为发展德育和体育的辅助渠道,不但窄化了对劳动教育本身目标的认知,弱化了劳动教育的功能、价值,而且限定了劳动教育内容和形式的更新与扩展。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教育目标应该有更开阔更科学的概括。
劳动教育有六个深层目标:一是通过劳动教育,构建认知世界的方式,改变人们普遍热衷的“纸面成长”和“课业辅导”的偏向;二是通过劳动教育,习得参与社会的基础技能,发挥劳动教育底层操作系统的支撑作用,改变人们过分照料、过度呵护、过度书面学习的倾向;三是通过劳动教育,培养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发挥劳动教育实践育人和综合育人的核心价值;四是通过劳动教育,学习知识运用、整合、联结等高阶思维和能力,发挥劳动教育真实场景、支持情境建构和知识迁移的“专业功能”,改变人们普遍淡化关注社会背景的专业盲区;五是通过劳动教育,炼制观察、好奇、想象、分析、综合、解释、假设、预估、判断、评价、创新等人工智能时代众多不可复制的关键能力,改变人们普遍担心能力短缺的焦虑心态;六是通过劳动教育,让知识可视,让学习可见,让思维深化,增强输出式学习、创新性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转变长久以来唯分数、唯书本、唯训练、唯考试的顽瘴痼疾。所以,要挖掘劳动教育的深层目标,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理解、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增强综合素质和关键能力,为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3.劳动教育课程的进化
借鉴国际经验,劳动教育课程升级换代,需要从以下五方面着力:一是课程内容要系统化,可把所有需要学生身体力行、在真实环境完成真实任务的事项,都设计为劳动创造类课程,融入创意、创新、创客、创业等要素,统筹纳入劳动创造课程体系,如打理家务、种植菜园、体育训练、创意策划、设计产品、制售商品、公益活动、学科实践等,多从“通识教育”“核心技能”“坚毅品质”“社会研究”“学会创造”等理念视角给以定位;二是课程实施渠道要综合化,强调课上课下结合、校内校外打通、家庭社会参与,大部分劳动和创制作品结合在一起,邀请家长或社区专家支持,逐渐构建“社会化”的联合联动机制;三是课程实施形式深层化,参考项目式学习,引进任务驱动、情境探究、实践实验、协作分享等要素,学生或学习小组自主提出活动方案,记录实施过程,撰写总结报告,参加展示交流;四是课程形态统整化,劳动教育不宜零散设计,最好采取“大项目制”,按照一个月、一个学期,或一个课程板块安排,既解决课时局限、浅尝辄止、不成体系的问题,又能强化完整学习和全面育人的功效。可借助 STEAM 学习框架,关注劳动教育中技术、工程等价值体现;五是课程评价作品化,可以采用表现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主要围绕作品质量和创制过程进行多维度评价,引导学生真实学习、真实研究、真实创造,在过程中把观察、阅读、数据采集、资料检索、研究设计、作品创制、劳动作业、沟通协作、问题解决、创新创造等融为一体。
4.劳动教育资源的进化
在知识经济社会,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劳动教育资源供给要突出以下三个主要方面:一是创建社会化多元开放的学习环境。强化政府统筹协调,促进社会场馆、实践基地、厂矿和演艺文创等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机关大院等向学生劳动教育开放,并通过法律法规规范各行各业及各单位的职责和义务。这是国际发达国家的基本政策,特别是北欧、日本做得非常精细,保证了学生实践资源、实践机会和实践质量。二是全方位地提供劳动工具和技术支持,包括传统的技术工具、各行各业专业工具,特别是现代先进技术工具、高精尖科研器具,激发学生劳动创造的强烈意识和浓厚兴趣,增强借助工具解决问题的思维和素养。三是构建学校、社会、企事业单位三协同的师资团队。学校在劳动、科技、艺术等方面有一技之长的教师,按照专业背景、技术专长和项目需要,随时随地匹配到劳动教育课程项目之中。组建社会志愿者辅导团队,把社会能人、工匠、传统技艺师傅、非遗传承人、老教授、老专家、老艺人、老科技工作者等,组织动员起来,为学生劳动创造提供辅导。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更是核心力量,特别是对来本单位实践实习及做项目的学生应给予细心指导。
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劳动,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中不能缺位。最后,用一句高尔基的名言与师生们共勉:“热爱劳动吧,没有一种力量能像劳动,即集体、友爱、自由的劳动的力量那样使人成为伟大和聪明的人。”
悟点
好逸恶劳,贻害无穷——有关“劳育”的思考
葛 浩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指向了劳动教育,虽然题目不算新颖,但是思想的引导价值却来得非常及时。作为教育者,我们感受到了现在的孩子普遍缺少劳动教育,这背后有许多值得深思忧虑的地方。
在日本天皇家的孩子大学期间也是要打工的,而我们的大学生能有多少打工的比率。在美国许多孩子在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送报纸、清理游泳池等给邻居有偿服务,我们有多少七八岁的孩子敢独自承担这样类似的任务?我们50后的长辈们几乎都是家务活的好手,而他们的孩子有几个能敢和父母比试,他们的孙子孙女几乎从来没有帮他人做过饭。
南京师范大学郦波教授说:“这是一个全民富二代的时代。我们指责富二代的行为失当,但是其实,我们都是富二代的践行者。”所谓“全民富二代”,我们明明不是富人,却以富二代的物质标准满足孩子的要求。你明明自己过得很辛苦,日子紧巴巴,对孩子过分的物质要求,一律都满足。
这样的情况与我们国家独生子女政策有客观的联系。从祖辈到父辈,把六个人的爱给予一个孩子身上,自然不愿让孩子受一点苦。父母尽全力给孩子优渥的物质环境,哪怕自己已经承担不起。他们以为“富养”出来的孩子将来会是精英,但很多时候,养出来的是白眼狼与寄生虫。好逸恶劳、嫌贫爱富、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妈宝男”“巨婴”越来越常见。
我们知道很多这样的例子。孩子因觉得丢脸,在学校里从来没跟清洁工妈妈打招呼;留学日本的青年因为妈妈满足不了经济上的一再要求而对妈妈利刃相向;青年学生追求网红般一夜暴富,“宁愿在宝马车上哭,而不在自行车上笑”;留美大学生因为不会西红柿炒鸡蛋而不顾时差吵醒熟睡的妈妈,让她视频演示如何做最简单的菜……这些孩子价值观都出了问题,情商低得吓人,对自己的劳动意识低、劳动能力低不以为意。在这背后,主观原因一定家庭教育出了偏差。虽然都是独生子女,但是每个家庭对劳动意义的认知与劳动能力的培养是不同的。
俞敏洪曾经讲过这样的故事:我在给孩子买东西前,会分析他要的东西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就坚决不买,如果合理也不能轻而易举的给他买,我是必须让孩子完成一项任务才给他买。我女儿在国外上学时,班上的孩子每人都有一台笔记本电脑。我家虽然有台式电脑,但是用笔记本电脑会比较方便,而且家里也不缺钱,不给她买也不对。我就告诉她,爸爸一定给你买,但是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白白得来的东西,你现在已经是一个大孩子了,需要付出劳动获得想要的东西。如果她能背诵下来30篇英文励志文章并能传授给弟弟和他的小伙伴,就给她买。结果两个星期不到,她就完成了任务,我就给她买了笔记本电脑。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学会了付出才能得到的道理,也把孩子喜欢的方式变成她做另外一件事的动力。这样家庭培养出的孩子他会珍惜劳动的价值,因为他已经无形地从中受益太多。
当下劳动教育的缺失不光有家庭教育偏差问题,还有社会价值观引领的问题。
无疑,今天的孩子是幸运的,他们既享受着现代社会丰富便利的物质条件,又徜徉在互联网时代广阔多元的智识海洋中。他们的眼界和潜力,远超前人。可今天的孩子也是沉重的。他们既承受着成人世界投射而来的必须成功的压力、成功评价标准单一的现实,又蹒跚在现代性带来的个体孤独、人际疏离的成长险滩中,他们价值观异化的风险就会暗流涌动。
当成人世界的功利主义不断转嫁到青少年的世界,应试教育、分数至上、超前教育的循环就无法终结;当原子社会的孤独感和道德失序的阴霾席卷孩子的内心,唯我独尊、利己主义的“于连”们就会乘虚而入。而至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只能是一个美丽的空中楼阁。
我们培养孩子的当务之急或许是“塑魂”!这个魂,恐怕就是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引导。“谁吃香的、喝辣的谁牛掰”,“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这不是健康的成功导向。我们应该倡导的是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劳动最美、勤劳点赞,这才是朴实刚健的社会审美,健康青春的教育“风骨”!
当今时代,学生全面发展最核心的指标,是学生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是否具有创新精神,是否具有实践能力,等等。因此,和谐教育生态的营造,应当围绕这些指标。学校搭建这样的平台,家长展现家庭教育活跃性,社会主动参与,增强教育的多样化和适应性,各司其职,共同为孩子成长插上翅膀。
当我们看到日本的小学是由孩子们组织打饭盛饭,分享自己耕种收获的蔬菜,饭后不留一粒米、一片菜,最终做到原样交接……我们就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现代社会的“劳育”。现代社会里劳动不只是一种谋生的方式,它更是一种教育的智慧,一种人文情怀的熏陶。所以,不要再小瞧劳动教育了,教育的有识之士,用心考虑如何家校一同努力,搭建富有智慧、新意、可操作、有保障的劳动教育吧!
热点
职业教育也是一种劳动教育
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编辑
在这个暑假,年轻的朋友,除了在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学习做饭、维修等技能,你还可以尝试做一些职业相关的教育活动,这样的劳动教育或许对你的未来发展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下面我们列出活动清单,等你去打卡!
1. 社会调查,了解职业。
a.最近一个月附近菜市场、超市,哪些食物(蔬菜、水果、肉类)价格有较大变化?为什么会变化?
b.媒体报道“ 90 后进入职场跳槽平凡,38% 应届毕业生半年内离职”,是否真实?如何看待这样的现象?
c.除了在人才市场、招聘网站投简历外,现在有哪些新兴的求职方式?
d.哪些传统行业已经逐步退出市场?哪些传统手工业正面临失传危机?
e.采访身边的人,问问他们“为什么而工作?”梳理自己对于“工作”的理解与感受。
……
2. 链接社区、企业资源,为你的同学们打造职业体验基地。
3. 提供学生职业机会评估:了解各种职业特点,找到与自己个性、能力匹配的职业类型。
4. 研究一项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并通过七分钟职业访谈、微纪录片、PPT介绍等方式完成一份行业报告并分享。
5. 完成一份自己的职业规划书。
6. 准备举办校园模拟招聘会,进行求职演练。
7. 了解劳动者权益与义务,结合劳动纠纷案例进行分析。
8. 开办校园“学生公司”,尝试自主设计创业项目并实践。文创产品制作与校园咖啡店都可以成为你的菜!
9. 尝试暑假打工。
10. 观看相关电影、纪录片、综艺节目,进一步了解各行各业
推荐:
a.《行行出状元》:世界上有很多有普通人做着微不足道,甚至没人愿意做的工作,《行行出状元》的主持人,就在每一集中向观众介绍这些行业、劳动者,并亲身体验。你能想到的行业基本上都有。
b.《职业人的作风》:NHK播放了多年的系列纪录片,可以从中了解日本人的匠人精神和各个行业的风貌,相扑、演员、料理大师、动画导演、配乐师等。
c.《了不起的挑战》:央视的一档综艺节目,每一期都让嘉宾走进一个行业,从华山能“飞檐走壁”的清洁工,到城市中的公交车司机,把每个行业的真实面貌展露无遗。
d.其他影视作品:《小森林》(农作)、《编舟记》(编辑)、《聚焦》(记者)、《我在故宫修文物》(文物修复师)、《内心引力》(创业纪录片)、《中国合伙人》(教育培训)……
悦点
家长是一切的根源----关于家庭教育的反思
2019届保送至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的付丽晨同学的妈妈
女儿已满18岁,作为父母,我们正式交卷了。反思朝夕相处、摸爬滚打的18年,有甜蜜的回忆,也有许多鸡飞狗跳争论吵架的不愉快时刻。还好,从小就不怎么听话甚至一度被贴上“问题孩子”标签的女儿没有长成歪脖子树。特别庆幸女儿早早暴露出问题,正是这些问题推动我们不断反思蜕变成长;同时,我们直面问题努力解决的态度又反作用到女儿身上,带动她勤奋努力不懈战斗。然而,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经过了若干回合的反复。但无论如何,能够收获今天还算和谐的父女母女关系都是让人欣慰的。互相陪伴,共同成长,才是父母子女一场的意义所在。作如下反思,聊以记之。
一、家长是一切的根源。
女儿自小就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刚上小学没多久就因为不听调皮小男生使唤被欺负;后来又先后因为不愿意打小报告不接受老师当卧底的安排、不满意班主任占体育课等等原因不被老师待见、甚至被惩罚写“检讨书”……这些在大人眼里的小事情深深地伤害着女儿的幼小心灵。再后来,女儿变的不喜欢上学甚至开始撒谎,小小年纪就沦落成为“问题孩子”。迷茫的我向老师求助,老师没说放弃,却委婉告之“不好管”。怎么办?痛苦、焦虑、无助一起袭来……痛定思痛,再不敢把教育的重任全部托付给学校和老师,而是下定决心把精力转移到孩子身上。从此,我开始大量阅读有关家庭教育的书籍,参加家庭教育讲座,找寻机会虚心向优秀父母学习请教……慢慢地,我意识到对女儿伤害最大的不是老师同学,而是我这个妈妈。作为孩子最依赖的人,我的简单粗暴和所谓的“严厉”不但没有化解孩子的委屈反而还给她造成了二次伤害。孩子的问题原本没有那么严重,是我们做家长的没有及时帮助她处理解决才堆积出一个“问题小孩”。家长的责任是什么?是帮助、是鼓励,而不是打骂和指责。从孩子出生那一天开始,父母的责任就同时开始了。不断学习成长,是家长的使命。有两句话说的好“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家长,是一切的根源。这是我对家庭教育最初的反思。
二、量力而行,原则至上。
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家长给孩子购置远远超过家庭承受能力的电脑、手机、生活用品等等。心情好时美其名曰“再苦不能苦孩子”,如果恰遇心情不好就抱怨孩子不懂事、乱花钱、不懂感恩。同样一件事情,家长心情好,就一口一个“宝贝真棒”;心情不好,甚至会使用无比恶毒的语言斥责孩子。这种没有原则忽冷忽热的爱并不是个案,家长自己迷糊,也把孩子教得更迷糊。
很多青春期的孩子特别任性,家长只能小心陪着,根本不敢管。为什么出现这样的局面?究其根源我认为是家长情绪不稳定,做人做事不讲原则,没有立好规矩。
家长是一面镜子,我们为人处事的态度对孩子有直接的影响。“穷养”“富养”哪个更好不能一概而论,量力而行才是标准。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这个家规可能不成文,但会在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心里,对家长和孩子具有同等约束力。遇到事情坚持原则而不情绪化,就事论事而又心平气和,是我们对待孩子应该坚持的态度。如果我们把孩子养成了“白眼狼”,是不是应该深刻反省自己有没有做到坚持原则?
让孩子靠自己的劳动换来自己喜欢的东西,远远比要什么就买什么更加富有意义,和孩子商量他的家庭责任与家庭劳动的关系;鼓励孩子做一定量的社会义工,然后给他一次有意义的旅行,这都是很好的教育手段。
三、允许孩子犯错误。
“错误是宝贝。”曾经,我对这句话嗤之以鼻。在陪伴女儿慢慢长大的过程中,我理解了它的深层意义。孩子的有些成长,确实需要通过犯错的方式来完成。只是,在明知道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要控制好情绪,耐心等等,切忌打骂指责。等一切尘埃落定,孩子意识到自己犯了错的时候再提醒或者陪他一起总结教训,解决问题。
“错误是宝贝”并不是错误真的就是宝贝,而是在经过总结教训,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之后孩子成长强大、悟出道理后才可以说“错误是宝贝”。缺少这个过程,错误就是伤害,就是痛苦的回忆。允许孩子犯错大胆尝试的家长都是自信勇敢的,其结果一定是孩子越来越勇敢,越来越独立。
我们身边有许多“啃老族”,为什么他们长成了巨婴?就是因为家长各种不放心,越位包办,害怕孩子犯错走弯路,剥夺孩子成长的权力。这样做到底是“坑爹”还是“坑娃”?应该是互相“坑”吧。然而,这种社会现象并不只是孩子的责任,根本上还是家长的问题。如果不希望孩子长成巨婴,就把犯错的权力早早交还给他们吧!
四、早恋不是洪水猛兽。
孩子小的时候,要求很简单,只需要有人疼、有人关注就好。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要求越来越高,跟家长越来越疏远?我觉得是家长的爱没有跟上。
爱是什么?我认为不同年龄有不同的需求,甚至在不同的场合下就有不一样的需要。或者是关心帮助,或者是尊重鼓励,或者是理解接纳,或者是允许犯错误,或者是批评建议……作为家长,如果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很难做到给予恰到好处的爱。
早恋,是被视为洪水猛兽的东西,经常听到家长说“怕什么来什么”。真的这么可怕吗?我不以为然。情商比智商更重要,这是被普遍认可的观点。一个情商正常、发育正常的孩子在青春期不对异性产生感情,正常吗?为什么要把这份正常的感情视为洪水猛兽?或者要求孩子对其视而不见。情窦初开的孩子是无助的,甚至害怕的,这个时候她很需要倾听、帮助和建议。
女儿也曾喜欢过某个小男生,甚至在高一下高二上的那段时间因为深陷其中直接影响到学习。怎么办?理解她!大道理,孩子都懂,只是她短时间走不出来。这个时候,家长的指责有意义吗?只会雪上加霜。我认为除了理解陪伴,其他的都是徒劳。必须承认,恋爱是影响学习的最大因素。憋在心里也不是最好的方式,倒不如顺其自然,耐心等待他们自己强大起来,成熟起来。一个开明大度的母亲,一个畅通交流的父亲,一定会帮助孩子走过爱情的懵懂阶段。
五、重视学习的过程。
焦虑是家长的通病,而且焦虑的原因大多是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可是,好好学就一定有好成绩吗?我认为学习成绩只是一个表象,一个结果,而且是一个综合各种因素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效率、老师家长的帮助等等太多因素。
如果家长从孩子出生那天起就认认真真做好我们应该做的每一件小事情,我们的做人做事态度一定会影响到孩子,孩子的成绩也一定错不了。对孩子平时的学习多关注了解,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千万不要等到出成绩后再打骂指责。秋后算帐就像在看孩子笑话,求证孩子的不优秀。后果是孩子越来越无助,跟家长越来越疏远。没有哪个孩子不在乎成绩,他们一定比家长更迫切希望通过好成绩来证明自己。
过程和结果哪个更需要家长关注?毫无疑问是学习的过程。及时帮助孩子处理好学习过程中的小问题,好的成绩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然而,有些家长自己懒散不求上进,却要求孩子考第一。小的时候孩子迫于家长的权威可能能做到,但等他上了初高中,还能做得到吗?家长是孩子的榜样,我们的成长进步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家长要求孩子学习成绩好,孩子就不希望家长升职加薪提段位吗?如果您对孩子的成绩不甚满意,请不要从成绩开始,也不要从孩子开始,而是先从自我反省开始吧!先把自己的提高当做迫切的事情!
六、良性沟通,助力成长。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任何成功的案例只能作为参考,绝不能生搬硬套。所谓的成功,是在一定条件下的成功。如果不对这些条件深入了解,进而消化吸收然后改良,成功经验就连参考的意义都没有。虎妈也好,狼爸也好,都不是万能,但他们身上都具备认真努力这个特质。自己的孩子,朝夕相处,性格脾气自己最了解。父母要用心揣摩,找到最适合的沟通交流方法。而不是遇到问题绕道走,不处理不解决,最后变成顽疾,无药可医。
孩子越小,父母的话语权越重。如果在青春期之前还没有建立起融洽的沟通交流模式,高中阶段将很难在学习上给孩子助力。怎么建立顺畅的沟通?唯一的办法就是家长多做准备工作。当孩子需要信息或者建议时,我们能够及时提供出来。马上就要高考,孩子亚历山大,没有精力考虑志愿报考的事情,作为家长的您知之多少?如果您储备了很多重要信息,能给出很多有效建议,沟通不畅几乎不可能发生。有时候孩子会有脾气使性子,但绝对不会好坏不分,感受不到家长的用心。我认为所谓的“孩子逆反不沟通”有两个原因:一是家长不懂瞎指挥;二是家长太强势,有控制的习惯。如果真的给孩子帮不了忙,不添乱更好。不懂就闭嘴远比不懂乱指挥更能赢得孩子的尊重。
高考对家长和孩子来说是个很重要的节点,但沟通不畅的关系不会随着高考的结束而结束,也不会在孩子18岁就嘎然而止。上大学之前,家庭的注意力几乎全部集中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往往会掩盖许多其他问题。“北大学子弑母案”让人震惊,背后暴露的不正是家庭教育的问题?判断父母的教育是不是成功,不是能不能考上好大学,而是孩子的婚恋观和成家以后的婚姻质量。养育孩子没有捷径,只有靠我们自己用心学习,及时引导。
七、规划考察,适时放手。
2016年中考,女儿同时被济外和淄博的一所重点中学录取。当时,她毫不犹豫选择了济外。2019年保送生考试,那么多985、211学校可选,女儿单单对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情有独钟。选择济外也好,港中深也好,走的都不是寻常路。
女儿的选择很大胆,但我们不认为是盲目的。最早了解中外合作学校是通过济外的一次家长教育沙龙,当时学生发展规划指导处的葛浩主任给2016级家长做了《一同规划未来,成就孩子美好人生》的生涯规划讲座。他介绍了上海纽约大学这样创新型大学,正是那次讲座的启发和后来两年多对大学情况多方面的了解,我们最终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列为女儿的目标学校。
我认为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不管是济外还是港中文,可能他们都不是老牌学校,但他们都有适合女儿发展的要素。在济外的三年是收获的三年,女儿接识了一大批良师益友,更加懂得感恩和尊重,学习能力、交往能力、组织能力等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希望女儿在更加国际化与灵活性的港中文更加勤奋努力,脚踏实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见到更多不同的风景。
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如何爱?需要用心习得。家庭是棵大树,是孩子汲取力量的源泉。家长重任在肩,唯有不懈努力!愿此文,能与济外家长朋友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