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研学,走进社会大课堂

发布时间:2024-10-29  阅读量:

在秋风飒爽的十月,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中部政治组教师刘振晓、栾后娜带领高三学生通过“实地研学+课堂探讨”的学习路径,为同学们提供了一节不局限于课本的有关婚姻话题的课。

实地研学

师生们来到槐荫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除了常规的婚姻登记室,还设有婚俗博物馆、婚姻家庭辅导中心等。婚俗博物馆陈列了见证中国从古至今结婚备件演变的物件、民国期间具有代表性的结婚用品,还用泥塑等方法展示了传统的婚姻流程:纳彩、纳征、传大柬、催妆、送嫁妆等。婚姻家庭辅导中心设有专门的私密空间,以保护来此处理矛盾的夫妻的隐私,还有专业的调解师为其提供帮助。

在工作人员纵观古今、详细有趣的讲解下,学生们不仅了解到中国千年以来不断变化着的民间婚姻习俗、结婚与离婚的流程、可寻求的调解服务等,更在对比之下直观深刻地感受到,当下婚姻登记处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积极落实便民服务,让百姓省时省力、让百姓满意。

参观结束后,我校同学向登记处工作人员及附近居民发放了调查问卷并进行采访,就婚姻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深一层的探讨。在我校老师全面备课、积极准备、有效引领下,在同学们积极参与、亲身研学、深度探究下,本次实地研学不仅拓展了课本关于婚姻的知识,更让这些知识因增添了社区群众的实际经验而更加鲜活、生动,也让同学们在亲身参访、主动探讨中强化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提高探究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思政课育人实效。

课堂探讨

地研学之后,更要经过课堂探讨的加工、引导,才能进一步夯实教育实效。刘振晓、栾后娜两位老师引领学生分析总结研学过程,分别提“法律如何保护婚姻自由”和“民法如何为夫妻平等加‘典‘保护”两个分议题。

课堂上同学们围绕分议题进行小组讨论,研学的成果在课堂上得以具象化,更让学生深刻理解“婚姻自由——需法定;离婚选择——需审慎”和“幸福长久婚姻需要的平等人身和平等财产关系”这些重要的内容。

为夯实思政课育人实效,两位老师从社会和家庭的两个角度给同学们布置了课后学习活动:为《婚姻登记条例(征求意见稿)》建言献策、替自己的爸爸或替自己的妈妈撰写爱的宣言。

本次研学活动既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更是对大思政课的有力拓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要建设的伟大实践构筑了丰富的社会“大课堂”,为思政“小课堂”提供鲜活的社会素材,我校“师生共研”在鲜活的实践场域,共呈精彩一课,实现了思政课教学与实践的“融圈破壁”,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感染力、引领力。

学生感悟

“婚姻是复杂且多面的制度,涉及爱情、责任、信任与共同成长。”

“这是很难得新奇的一次体验,实地调查了老百姓对结婚的看法,了解到不上关于结婚离婚的知识,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结婚习俗,以及赠送的各种彩礼,最后有幸采访到了工作人员,让我对中国婚姻文化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高三张凯鑫

“这次体验后,我深刻感受到婚姻更多意味着责任与担当,这是一种双向的选择,意味着与对方携手度过余生的陪伴与依赖“ 。

——高三孙翊珈

“在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调研,不仅让我了解了婚姻登记的流程,更让我深刻感受到婚姻的神圣与责任。婚姻登记不仅是法律的见证,更是爱情承诺的开始。社会大课堂充满意义,让我更直观地理解社会,走进社会。”

 ——高三张雅菡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